《畫幅無邊》前言 鐘少豐
攝影從180年前問世到今天,從未有如此多的可能性,攝影在社會、政治、歷史、文化、科學當中的廣泛使用,迫使我們思考,攝影的邊界在哪里?我們必須去考察,反思和批判攝影在生活中的位置。 攝影技術不斷流變,大畫幅攝影的迷人之處已經歷百年的考驗,至今人們仍堅守這份對機器的操縱感,對成像的苛求,這是一種對攝影本體審美的純粹追求。隨著手機攝影,人工智能的出現,攝影的邊界更加模糊,大畫幅攝影以及那些古老復雜的技術還合乎時宜嗎? 在經歷了一段非常的時期后,廣東大畫幅攝影人難得地又聚在一起,可喜的是,我們看到了作品不同的表達方向和思考,對傳統工藝的繼承與創新應用,使作品創作有了更多可能性,這也是在漫長流變中對“攝影”難能可貴的堅守。 攝影開始并未被承認為藝術媒介,只是記錄,新聞和宣傳的工具,被藝術承認的歷史只有短短幾十年。當攝影與藝術產生關聯,技術與工藝成為藝術的載體,大畫幅攝影的一切工藝即與藝術發生共振,產生出幾何疊加無與倫比的效果,這是大畫幅攝影的優勢。對于攝影者,技術很重要,但技術發展的后果是,總會有一種時尚取代另一種時尚,讓人不停地追趕,這容易使人們停止思考照片的真正意味,漸漸缺乏對圖像的目的、功能、解釋的思考力和想象能力。 一個真正的高手不應被沉重的機器壓制思想,眼光也不應囿于畫幅之內,我們更應把眼光放到更廣闊無邊的畫幅之外。其實,所有的新的舊的機器都不重要,決定未來攝影樣貌的不是相機,而是攝影者自己。從膠片到數碼單反再到無反相機的轉換,設備沒有改變攝影,僅僅是改變了獲取照片的方式,攝影必須具有更宏大的特性,攝影者的創造力,才是攝影的未來! 攝影仍然是通過照片講故事,而且永遠不會改變,優秀的攝影者可以通過單反、無反、膠片來講述相同的故事。無論是何種風格的攝影,不要去尋求對它的定義,我們更愿意把當代藝術攝影看成是一個開放的,未完成的實踐,我們要去看作品,在作品當中認識什么是當代藝術攝影。看看這些作品是否對自己所處的現實、歷史和主體自身持有永久的批判態度。
這次大畫幅攝影展,脫離了機器的限制和畫幅的束縛,題材與工藝多樣化為近來少有,攝影者力求讓細膩多變的工藝形式與藝術主題達致最完美的呈現,可以說這是一次集體的努力,器材與工藝只是一種手段,不再是界限,唯有如此,大畫幅攝影人的思想與眼光才能自由穿梭于無邊的畫幅內外。 部分展覽作品欣賞:
任豐 《網》 藍曬工藝 |